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与产教融合创新素养,建筑工程学院组织35名骨干教师赴三亚参加“赋能教师成长 智慧点亮教育”专题培训。本次培训聚焦智慧教育技术与教学实践融合,旨在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提升教学技能与教科研能力,促进其专业化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建筑工程学院有幸邀请到了原山东建筑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姚庆国教授来助力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为建筑工程学院教师带来一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学术盛宴。

3月27日上午,姚庆国教授以“OBE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为题对教师们展开培训。首先姚教授指出人才培养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要,两需要间相互联系、相互矛盾、相互影响,是评价任何教育教学工作的唯一标准和衡量任何观点、理念对错的唯一尺度。其次为满足社会需要和学生需要就要求学校建立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通识知识,专业技能为基础的全面能力,专业素质为前提的全面素质,以课程教学为引领、以知识实践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系统教育体系,教师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的教育。继而指出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要以社会需求为前提,以学校资源与实力为基础,处理好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个性培养与共性培养的关系、自我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合理协调发展。最后姚教授表示制定培养方案首先要明确高校教育是培养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要正确看待与处理学生个性发展受到限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薄弱,综合素质满足不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的问题与矛盾;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3月27日下午,姚庆国教授以“漫谈学分制与教学建设及改革”为题对教师们展开培训。首先姚教授对学分制与学年制两种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指出立足现实,基于问题导向,用学分制的价值理念,吸取和创造性地发挥学分制具有较大弹性、柔性、学生自主选择的优点,克服过去学年制刻板、僵化、限制太多的弊病,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以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材建设、考试考核方法等为重点,重点突破,逐步过渡。其次在培养方案规划、设计时,要用学分制的观念、理念,去思考专业、课程建设;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设计;考试考核制度改革;教与学关系的调节……最后姚教授表示要实现高等学校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解决学年制存在问题,建立起有利于高等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与考核体系。

在姚庆国教授讲座后的互动环节,建筑工程学院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踊跃提问,围绕培养方案设计、学分制改革的落地难点、专业特色融合、师生角色转变等问题展开深度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参培教师表示,“姚教授的讲座让我对培养方案的‘反向设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以往更关注课程内容是否‘讲得全’,现在要更聚焦学生‘学得会、用得上’,真正让培养方案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导航图’。”学院院长助理唐迪则提出,计划将此次培训成果融入学院正在修订的2025版培养方案,重点强化“新基建”“智能建造”等领域的课程设置,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从“按纲施教”到“按需而学”,学分制改革既是挑战,更是高等教育回归“以学生为中心”的必然选择。建筑工程学院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将学分制改革与专业认证、产教融合深度结合,着力构建“弹性化、个性化、能力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建筑行业的广阔天地中找到专属的成长路径,为培养“懂技术、善创新、能跨界”的新时代建筑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撰稿:姬梦梦
摄影:方艺